日前,《2023年全省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發布,數據顯示,南昌市R&D經費(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144.33億元,R&D投入占GDP的比重為2.0%,首次站上研發投入強度2.0%臺階,在全省一類設區市中排位第一。R&D經費投入及投入強度反映南昌市科技創新投入的總規模和發展水平、投入強度穩步增長實現新突破,標志著全市科技創新能力持續增強。
產業攻堅
讓“南昌造”閃耀世界舞臺
為在科技競爭的賽道上跑出加速度,今年,我市制定了《南昌市促進全社會研發投入2024年度工作要點》,明確立下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強度劍指1.0%以上、基礎研究經費占比沖刺5.0%的目標。
工人正在現代化自動流水線上進行調試、生產 資料圖
今年,我市與省科技廳共同設立江西省自然科學基金南昌創新發展聯合基金,每年出資1200萬元,省科技廳配套經費400萬元,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經專家深度論證,我市推送35條指南建議至省科技廳,成功催生30條申報指南對外發布。
前沿產業的突破離不開“智囊團” 的助力。今年,市科技局攜手中國信通院江西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江西研究院、南昌智能新能源汽車研究院等頂尖科研 “智囊團”,聚焦電子信息、航空、汽車及新能源汽車、醫藥健康等前沿產業,深度探尋關鍵技術“密碼”,精心編制《南昌市電子信息產業關鍵技術目錄》等多份具有前瞻性的產業發展“導航圖”,引領產業邁向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發展之路。
明確產業發展的戰略方向后,如何有效突破技術瓶頸成為關鍵所在。我市緊緊圍繞“8810”行動計劃,廣納148項在市場競爭中暴露出來的迫切需求,形成《2024年南昌市科技重大攻關項目指南》,涵蓋7個關鍵技術領域、25條攻堅指南,助力企業沖破發展瓶頸,讓“南昌造”閃耀世界舞臺。
平臺賦能
構建全方位科創生態系統
在科技創新的征程中,平臺建設至關重要。我市在國家級、省級、市級研發平臺建設上全面開花。江西省重點實驗室全部重組后,南昌市以143家,占比83.14%的絕對優勢領航全省;市級研發平臺申報評審工作緊鑼密鼓,兩批申報批復組建大批市級研發平臺,為廣大中小企業提供了創新孵化的肥沃土壤,讓創新的“幼苗” 在這里成長為參天大樹;完成推動年營收1億元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應建盡建全覆蓋,持續推動年營收5000萬元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應建盡建全覆蓋。
科創生態系統的構成,為企業的成長與突破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使得企業的創新能力如同破土春筍般節節攀升,不斷加強。今年4月,華安眾輝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出新研發的 “高冷不粘主動降溫雙極” 術用電刀,實現了鑷尖直徑達到0.2毫米,主要應用于對精細程度要求非常高的神經外科手術。“這款產品在手術過程中可以達到4個小時沒有粘連,并且止血效果非常好,基本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華安眾輝副總經理馮飛說,得益于南昌精心營造的科創沃土,從政策扶持到人才匯聚,從資金助力到平臺搭建,全方位的保障讓企業得以心無旁騖地深耕技術研發。
江西佳時特實現“5G+智慧車間”全自動化生產
類似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創新案例,在英雄城不勝枚舉。每一個創新案例的背后,都是科創生態系統各要素之間緊密協作、相互賦能的結晶。在江西佳時特數控股份有限公司“5G+智慧工廠”,一個個近2米高的“大塊頭”機床正高速運轉生產精密零件。記者了解到,該公司研發的機床對標國外一線品牌,加工精度達亞微米級別,其中,S7系列高精密五軸數控機床是2023年度江西省十大創新成果之一。這不僅彰顯了企業自身的創新實力,更折射出南昌科創生態系統對企業成長的托舉之力,讓企業在高端制造領域嶄露頭角。
技術人員正在生產芯片 資料圖
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
在這片科創生態系統中茁壯成長,
持續推進科技企業梯次培育也水到渠成。
截至目前,
全市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3648家,
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603家,
總數達到1854家,
科技領軍企業(含入庫)
和高成長性科技型企業
累計總數達260家。
來源:洪觀新聞記者 黃之昊/文 影視部/圖
編輯:梁瓊 二審:萬依柳 終審:毛學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