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精品香蕉,99鲁鲁精品秘?一区二区三区,美国一级黄色片子,亚洲乱熟女一区二区三区山口珠理

距離開幕還有:
00 00 00 00
全方位涵蓋金屬冶金鑄造產業鏈
行業新聞 ? 在贛江新區,有這樣一家主動為行業數字化轉型“蹚路子”的民營企業

傳統產業如何“活下去”進而“活得更好”,數字化轉型是必答題。

在贛江新區,有這樣一家民營企業——江西省博信玻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信玻璃),本有中國加工玻璃30強企業的“光環”,卻主動走出“舒適圈”,沉心技改,為行業數字化轉型“蹚路子”。

以新質生產力塑造發展新優勢,博信玻璃已成為國內首批實現智能制造的玻璃深加工企業,年產能約100萬平方米,年產值約2億元。

5年時間,3次技改,這家企業一步一腳印,在“一米寬”賽道掘出“百米深”市場,用生動實踐解答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

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如何革新理念,搶抓機遇?

面對競爭激烈的賽道,如何向下扎根,向上生長?

面對資源不足的窘境,如何釋放潛力,破圈突圍?

觀念碰撞——零敲碎打干還是大刀闊斧改?

“連續6年入圍中國加工玻璃30強企業。”11月21日,博信玻璃總經理譚志康展示剛從第十二屆加工玻璃行業領軍企業家會議領取的榮譽證書,笑容滿面。

對于一家來自中部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民營企業來說,取得這樣的成績并不容易。

時間撥回到5年前。

2019年,產業數字化的東風勁吹工業領域,博信玻璃創始人譚國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購買高硼硅防火玻璃鋼化爐等設備,搭建自動化生產線,先后拿下19項國家專利和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證,從寂寂無聞的鄉鎮小廠逆襲成為江西玻璃深加工行業的領頭羊。

嘗到甜頭的博信玻璃,不敢有絲毫懈怠。2021年,隨著制造業新模式、新業態、新技術涌現,譚國華購入意大利全自動倉儲設備、瑞士中空設備等智能化生產設備,并將ERP(企業資源計劃)、MES(制造執行系統)軟件引入生產鏈。

“數字化轉型升級,光靠更新設備是不夠的。”2022年底,留學歸來的“95后”譚志康與父親譚國華產生了分歧。

“生產工序割裂,數據不融通,徒增許多中間環節,造成生產效率提不上去,交付速度快不起來。”數據分析專業出身的譚志康,敏銳地看到了博信玻璃遇上的“攔路虎”,而這也正是整個玻璃深加工行業的痛點。

如何破題?是零敲碎打,對生產線“縫縫補補”;還是大刀闊斧,對整個生產工序進行系統改造?

多次調研后,譚志康提出硬件和軟件“雙升級”方案:將所有生產設備以及生產、供應、銷售、財務等管理系統,“打通”并“串聯”,實現數字化一鍵生產以及對產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那次抉擇,譚志康終生難忘。

公司會議室內,唇槍舌劍。譚國華的擔憂代表公司大部分人的意見:系統改造需要技術支撐,眼下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借鑒。更何況,公司已經連續4年投入,再砸進去那么多錢,萬一看不到效益怎么辦?

“誰能最快完成改造,誰就能在行業中擁有核心競爭力。”譚志康認為,從國家到地方,鼓勵企業數字化改造的政策“大禮包”接連推出,國家制造了風口,就要緊緊跟上。

“想都是困難,干都是辦法,我們來為行業蹚一條路!”譚志康說服父親,一錘定音。

利益取舍——要短期收益還是要長期收益?

系統升級的難度,甚至超過系統上新。

“我們的工廠里,國內的、國外的、新的、舊的設備和系統都有,技術接口標準不一,數十道工序的數據‘各說各話’,要連‘點’成‘線’,工程巨大。”譚志康說。

和誰合作?成為擺在譚志康面前的難題——市場上大多數數字化服務商提供的是通用型技改方案,無法解決千差萬別的行業數字化轉型需求。

“無論是考慮成本還是匹配度,我們都傾向和‘懂行’的小垂類服務商合作。”2023年底,譚志康找到浙江一家長期深耕玻璃深加工行業信息化改造的網絡科技公司,提出要“升級改造”一套符合玻璃深加工行業實際和產品特性的數字化系統。

雙方一拍即合。

這一填補空白之舉猶如趕考,前進的每一步都充滿了挑戰。“方案反反復復,推翻了20多次。”譚志康展示他們今年前6個月的數據記錄,厚厚的一摞。

軟件硬件服務商的銜接狀況不斷,原本計劃4個月完成的技改一拖再拖。更讓人心焦的是,博信玻璃此時迎來了銷售旺季。

困難像山一樣擺在譚志康面前:自動倉儲系統陷入半癱瘓狀態,產品如期交貨率下降至60%,臨時工用工數大量上升,逾3000萬元的訂單面臨退單。

一時間,質疑聲在公司內部持續發酵。

“這邊投大量的錢技改,那邊送到眼皮底下的錢不賺,瞎折騰!”有人言辭激烈。

“銷售旺季決定了全年的營收,忙完這段時間再上新系統也不晚。”有人苦口婆心。

譚志康卻不這么想,“承受短期損失,才能換來長期收益。只要熬過這段時間,順利完成技改,預計可減少兩個生產環節,生產效率能提高30%以上,準時交貨率也將大幅提高。”

真正讓譚志康感受到壓力的,是一次休息間隙的閑聊。

“小譚總,系統啥時改完?”

“一時半會兒完不了。”

“這個月眼看要過去,工錢又泡湯了。”

工人語氣中的失望,讓譚志康愣住了:“我第一次懂得了肩上的責任。對于工廠,技改延期只是暫時的訂單損失,對于工人,影響的卻是全家的生計。”

從這天起,譚志康一頭扎進車間,協調軟件硬件服務商緊密對接,參與每次調試,每個步驟、每道程序,摸得門清。

“現在他比我這個和玻璃打了幾十年交道的‘老師傅’還厲害,哪些環節會出現什么問題,怎樣最快解決,都能說出道道。”對于兒子的成長,譚國華很欣慰。

揣著一股拼勁,博信玻璃成功度過新老系統交替并行期,技改之路越走越順。

動能輻射——“關鍵變量”如何成“有效增量”?

熟悉生產的傳統制造企業與“懂行”的網絡科技公司聯手,能碰撞出什么樣的火花?12月初,我們再次來到博信玻璃生產車間,技改已收尾。

全新的自動化智能生產線上,隨著電腦端生產指令的下達,一片片巨大的玻璃原片順著軌道輕盈滑出,智能機械臂精準抓取送入生產線,各種機器按照設定參數,依次切割、磨邊、鋼化、中空,成品由智能物流車送至倉庫,一氣呵成。

數據“穿針引線”,讓生產變得“耳聰目明”。中空理片系統能識別玻璃原片的長度、寬度,快速精準匹配;6臺RGV(有軌制導車)自動規劃最優路線,完成撿取、運送等操作;每塊玻璃有獨屬“身份證”,掃碼就能精準查找貨品所處位置。

“我們從出力變為出腦,只需在電子平臺上發出操作指令,就可以收獲一塊高品質玻璃,人力成本減少30%,生產效率卻實實在在提升了60%。”曾經對技改頭搖得像撥浪鼓的中空工序值班長楊立良嘴角咧到了耳根。

數據“成竹在胸”,管理“如臂使指”。

在博信玻璃工作了14年的計劃主管郭玉清對此深有體會。“過去紙質臺賬無法及時更新,訂單常常不能按時交付。”郭玉清說,現在從申購、審批,再到采購、入庫,流程全透明,原料入庫前就能做好生產計劃,還能跟蹤進度、隨時優化,交貨周期從“月”縮短到“天”。

“更難得的是,工人的理念變了,不少人開始主動學技術、長本事,努力和車間一起‘升級’。”郭玉清感嘆。

技改的“關鍵變量”,成為生產的“有效增量”,為博信玻璃打開了發展的“天花板”。公司把目光從經營多年的江西市場轉向全國,嘗試網上網下“兩條腿”走路。

譚志康招兵買馬成立宣推團隊,轉戰各大社交媒體和直播平臺。譚國華親自上陣,活躍在抖音、微信視頻號等平臺,用視頻展示產品和公司新一輪技改成效。

酒香飄出了“深巷”,很快就有企業向博信玻璃拋來橄欖枝,網上成交量超千單。“雖然目前量還不夠大,但空間很大!”譚志康信心滿滿。

如今,博信玻璃還在不停地“整新活”:瞄準定制市場,打造集展示、體驗、銷售于一體的直營店;與高職院校合作,開設訂單班培養數字工匠。

“數字化不可能一勞永逸,”譚志康說,雖然玻璃深加工的賽道只有“一米寬”,但只要一直朝著創新這條路走,就一定能掘出“百米深”的市場。


來源:江西日報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