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
倡議提出第11年。
作為共建“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
江西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門戶,
我市積極響應、統籌謀劃
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今年1-10月,
我市38家承包工程企業
對10個國家和地區
開展基礎設施建設項目26個,
完成對外承包工程
營業額18779.75萬美元,
同比增長2.67%,
參與20個亞非拉美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
水利工程、電力設備安裝等
領域業務發展態勢較好。
企業拓市場增強國際綜合競爭力
今年9月,2024年度美國《工程新聞紀錄》(ENR)發布“全球最大250家國際承包商”榜單,我市共有7家承包商企業連續多年入選,另有1家企業入選全球設計225強榜單,5家企業連續多年入選對外承包工程行業A級企業。
既推動“大基建”項目,又重視“小而美”合作,近年來,我市對外承包工程企業先后在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方位參與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能合作、能源電力等領域的開發與建設,企業以“融資+總承包”“投資+總承包”“投建營一體化”等方式開拓市場,帶動產品和技術出口、勞務和服務輸出。
“近年來,我們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從提供單臺鍋爐設備出口、承建電廠,拓展到石化裝備、糖廠、土建工程等工程總承包。公司簽訂的馬來西亞林德亞太工程有限公司項目,是江西省化工裝備首次出口馬來西亞。”江聯重工關務經理李洪擎說。
以境外基礎設施等重大項目建設和產能合作為重點,我市實現對外承包工程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國際綜合競爭力不斷增強,做大做強了一批在國際市場有影響力的對外承包工程企業,培養了一批具有國際化經營管理能力的人才隊伍,不斷提升我市企業在全球基建行業的地位。
南昌國際陸港連通世界促發展
前不久,在第十一屆中國國際陸港發展高峰論壇上,南昌國際陸港獲評“5A級陸港”企業。這是我國首個由行業組織對國內陸港企業進行的等級評估,全國首批37家A級陸港企業中,榮獲“5A級陸港”稱號的僅有8家。
走進南昌國際陸港,巨型龍門吊揮舞著強有力的臂膀,精準地裝卸著貨物,中歐班列滿載著各類產品,汽笛長鳴,駛向遙遠的異國他鄉。
近年來,南昌國際陸港大力發展中歐班列、鐵海聯運班列,堅持“做優精品班列”和“開通新班列”雙管齊下,初步形成“12條國際直達+12條鐵海聯運”的格局,覆蓋歐洲、美洲、東南亞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
“每一趟班列的出發,都像是南昌遞向世界的一張名片,傳遞這座城市的活力與潛力。”江西三友家具有限公司經理廖祥表示,“中歐班列穩定性高,受天氣影響小,對于我們這些需要快速響應市場需求的企業來說是極大的利好。我們公司的貨物搭上中歐班列能節省約25天的運輸時間,成本比公路運輸低約45%,為公司的市場拓展提供了更多可能。”
積極推進南昌國際陸港建設,是我市加速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服務江西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發展戰略的縮影,更是我市開放平臺建設取得新成就的生動注腳。今年1-10月,鐵海聯運班列共完成進出口集裝箱重箱運量10.40萬標箱,同比增長14.02%;完成進出口貨物運輸166.05萬噸,同比增長13.96%。
多措并舉擴大對外開放
為鼓勵企業積極融入共建“一帶一路”,我市每年給予“走出去”企業約2000萬元的資金扶持,依托中國出口信用保險,保障海外項目及人員安全,積極組織企業參加境外投資貿易對接活動,壓縮通關時間和成本,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這一系列的利好政策也促使越來越多的本土企業赴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投資建廠、承攬工程及參與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
“我們主動出擊,前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進行招商推介活動,宣傳南昌優越的投資環境、豐富的產業資源和優惠的政策措施。同時,積極組織企業參加各類國際線上線下展會,為企業搭建與海外客戶直接交流溝通的平臺,幫助企業精準對接國際市場需求。”市貿促會國際聯絡展覽部部長李勇強表示,接下來,我市將大力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市場,以貿易為先導、市場為依托、輸出具有比較優勢的技術管理和設備為重點,鼓勵發展境外投資,推動農業、制造業、建筑業、服務業、礦業“五大行業”走出去;支持實施一批電力、水泥、玻璃、紡織、光伏、鋼鐵、冶金、有色金屬、化工等產業投資項目,建立境外生產加工基地。
來源:洪觀新聞記者 黃之昊/文 成奔/圖
編輯:李劍楠
審定:李園園
核發:楊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