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來到位于宜春經開區內的江西升華新材料有限公司,只見原材料庫、研磨廠房等一幢幢銀灰色的建筑拔地而起,車間內規劃有序、煥然一新。該公司完成“智改數轉”升級的首條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生產線已投入試產。
“新生產線自動化率達87%左右,與原來相比,產品合格率提升了3到4個百分點,達99.8%,在降低成本的同時提高了我們的產品交付能力。”該公司事業部副總監陳澤軍說,公司拆除舊廠后,在原址重建新生產線,打造智慧工廠的管理控制平臺,實現研發、工藝流程、生產制造、物流、供應鏈管理以及客戶服務等環節的集中化管理。
在宜春經開區,鋰電新能源企業涵蓋碳酸鋰、鋰電池的正負極材料、鋰電池儲能系統以及新能源車等領域。不少新能源產業鏈企業在建廠之初就具備較高的智能化、數字化水平,而且緊跟時代步伐,不斷進行數字化迭代升級,推動技術與產品創新。今年1至8月,宜春經開區鋰電新能源產業規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占全區規上工業營業收入的70.7%。
江西厚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宜春經開區一家從事高端疊片式動力電池研發、制造與銷售的企業。今年上半年,在全球新能源市場波動的情況下,厚鼎能源出貨量逆勢增長80%。
“我們研發的新型超低溫高倍率鋰電池,可以在40℃的環境下高倍率放電,放電容量超90%,比市面上同類產品低溫性能高50%以上,循環壽命高30%以上。”江西厚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胡立平介紹道,持續優化的數字化生產技術和系統,極大地提升了生產研發效率和產品合格率,而且生產線能夠根據市場需求和客戶反饋及時調整,讓企業在變化中保持競爭優勢。
“宜春擁有豐富的鋰礦資源,鋰電新能源產業在省內規模最大、產業鏈最全,龍頭骨干企業集聚,上下游各環節完備。支持宜春打造鋰電新能源材料及應用集群,對保障國家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具有戰略意義。”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新興產業處副處長江濤說。
今年3月,宜春經開區入選我省第一批產業集群和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地區。按照規劃,宜春經開區將用兩年時間,完成80家鋰電新能源及關鍵產業企業的數字化改造,且企業數字化水平等級達到L6級及以上等級。
為支持企業發展,電信、移動、聯通三大運營商先后在宜春經開區設立省級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目前,三家服務機構對園區內企業開展分級分類診斷,已出具診斷報告100余份,一大批企業明確了改造路徑,部分企業已完成改造實現降本增效。
得益于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的助力,宜春市科陸儲能技術有限公司在國內首個鋰電儲能5G數字化工廠已完成一期建設。和以前相比,該項目為企業提升了20%的訂單交付率和27%的產品合格率,人工溝通時間減少60%,統計分析工作量節省90%,齊料上線率從65%提升到90%,充分釋放產能,實現了降本增效。
“我們將以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試點作為契機,帶動提升園區企業的整體數字化水平。”宜春經開區經濟發展局副局長舒勇軍說。
來源:江西日報